第39章 有缘千里来相会-《我在诏狱看大门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蓝大娘子一开始也严词拒绝,不想让自己好不容易上岸之后的栖身之所变成一个“贼窟”。

    不过她压根犟不过这个干儿子,劝了几回没用,扔出去的东西第二天就原封不动地重新放进房里。次数多了,也只能由得他去了。

    这次遇到了万达这群人,蓝娘子觉得自己儿子终于时来运转了。

    她在欢场淫浸多年,看得出这群年轻人背后绝对不简单。

    干儿子已然是现在这个样子,她也已经无法管教,倒不如将他安排到官府那边,让这些当官的来好好管管他。

    希望梅千张能够体会她的一片苦心吧。

    “哎,掌柜的。你看下面!”

    梅千张在万达这边讨了个没趣,心里正在盘算怎么找个机会逃脱。一低头却看到了下面来了一个好大的商队。

    一个都是僚人组成的商队。

    大约有二十几匹马,五辆马车都装的满满当当的。从上头往下看,就看到三十多的异族打扮的,皮肤黝黑的汉子们或是坐在马上,或是跟在马后。装饰华丽的腰刀反射出太阳的光芒,晃得人眼睛疼。

    万达也听到几声叮叮当当的清脆马铃声,他伸出脑袋,弯下腰往下探去。

    然后就看到了两个熟人。

    “哎,这不是万掌柜么?”

    走在最前头的男人此刻正好也抬起了头,和万达的视线撞了个正着。

    “你们果然来桂林了么?”

    说话的人,正是在上一个小港里,曾经在万达手上订了点心的那个精壮男子。

    也是把那罐倒了霉的“蒟酱”给了他们,害他们差一丁点就交代在黄仁手里的那个人,“还真是,挺有缘分的……”

    万达眯起眼睛,心里将他祖宗问候了个遍,脸上则回应了一个灿烂的笑容。

    “大哥,好久不见啊!”

    他朝他们热情地挥了挥手。

    说来也巧,此刻杨休羡和邱子晋也从码头回来了,正往这里赶来。

    他们已经在市舶司和驿站这里问了一圈,确认最快出发,前往浔州的一艘货船,明天一早就会离开。

    那是一艘僚人的商船。

    桂林府的僚人比之前那个小港要多了多,他们在这里也有自己的会馆和专门的商铺,大部分都集中在城门口这一带。

    杨休羡打听了那个僚人商队会下榻的地方,就快速赶了过来,想和他们商量一下搭船的事情。

    无巧不巧地,这两批人,就在这茶馆门头相聚了。

    杨休羡站在路口,看着左边是气势如虹的僚人商队,右边是不甘示弱高高地扬起脑袋的万达。

    他笑了笑,带着邱子晋走到了万达的身后,为他助阵。

    “万掌柜,之前得罪了。”

    那个精壮矮小的汉子对着万达抱了抱拳,“酒店里的事,我家主人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,实在是无奈之举。现在看到万掌柜和您的手下都安然无恙,我们也都安心了……这几天,我们也是寝食难安啊。”

    梅千张在船上曾经听邱子晋提过,他们一行人被两个僚人坑了,逼急了没办法,只好把罪名推到了“一剪梅”的身上,这才导致他被全城通缉。

    原来罪魁祸首就是这群僚人!

    如果不是因为他们,他又何至于落到今天的地步。好好的贼当不成,反而成为了官府的走狗了。

    想到这里,梅千张突然和万达同仇敌忾起来。

    “大哥哪里的话,小弟怎么半点都听不懂呢?”

    万达也回身抱了抱拳,开始他最擅长的打哈哈,睁大眼睛乱扯起来,“之前酒店里面,我和大哥银货两讫。大哥还送了我礼物,只可惜那东西被‘义盗一剪梅’偷走了。小弟无福,没来得及消受,还挺可惜呢。”

    “一剪梅”站在一旁,并不想说话。

    那僚人没想到万达居然还会替他们开脱,先是愣了一下,随即仰头哈哈大笑了两声。

    “好!有意思,非常有意思!”

    他大步走了过来,在万达面前停下。

    “我的名字叫做盘光。这个跟着我的,是我的亲弟弟,叫做盘兴。我们都是瑶人。广西最大的商队,是我们主人的商队。之前多有得罪,万掌柜,请海涵。”

    他这边话音刚落,后面茶楼的掌柜和小二端着装满了托盘的茶碗走了出来,一个站在给了盘光身边,一个则站在了万达的身边。

    看到盘光高高地将茶碗举起,放在眉心处,万达无措地转过头,习惯性地向杨休羡求助。

    “掌柜的,这是他们瑶人的礼仪。碗里的是油茶。瑶人有这么一个说法,‘一碗疏、二碗亲、三碗见真心’。三碗油茶喝下去,你就是他认可的朋友了。”

    就在此时,梅千张凑过来,低声给他解释道。

    啊,原来如此,难怪之前几次问他们的姓名,他们都藏着掖着。刚才却突然通名,原来是把他当做朋友了啊。

    万达心道这个“一剪梅”果然跟他说的一样,熟悉当地土情,还算有点用处。

    既然对方已经表示要和解,万达自然也不会拒绝。

    双方各自饮下三碗油茶,盘光将大手搭在万达的肩膀上,与他一同往茶馆楼上走去。

    看来这艘“便船”他们是搭定了啊。

    杨休羡看了眼屁颠颠又凑到邱子晋身边的梅千张,眼神别有深意。

    紫禁城文华殿内

    “陛下,这是南京那边传来的折子。这份是卢康卢监军递上来的。”

    怀恩将两份整理好的奏折放到御案上,“这封是韩雍韩统领递上来的。”

    “都说了什么?是同意了邱翰林的《方略》么?”

    朱见深饶有兴致地放下笔,也想听听看南京兵部那边的意见。

    “韩统领并不同意邱翰林的提议,觉得必须速战速决才是良策。他重新写了一份《讨贼方略》,请陛下御览。”

    “哦?拿来给朕细瞧。”

    他之前常听兵部尚书王竑说韩雍如何如何用兵如神,常发惊人之见。

    没想到他大军未发,就已经和朝中的议论决定向左。小皇帝被激起了好奇心,也想看看这位永乐朝中举的文人将领,将会有一番如何的见解。

    “另外……卢监军参了韩统领一本。”

    怀恩太监低下头,顿了顿,“参韩统领目无法纪,在军中口出狂言。为人轻慢,恐怕不足以担当大任。”

    本来朱见深要打开折子的手顿了顿。

    “赵将军怎么说?”

    他想听听赵辅的意见。

    “赵将军没有上折子……我想此事应该是个误会。毕竟南京兵部平叛大军刚刚成立,目前还在磨合当中……”

    虽然同为宦官,怀恩却不会因为立场一致的缘故,就对韩雍落井下石。

    “唔……”

    朱见深沉吟了一会儿。

    “小郎舅到哪里了?有消息回来了么?”

    “算算时间,应该已经到了浔州了。很快就会有消息传来。”

    怀恩应道。

    “既然如此……卢监军的那份折子,就先留中不发吧。”

    朱见深看了看手上韩雍的奏折。

    “这一封……等小郎舅的消息来了之后,再一起参看。”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