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很显然,苏定方并不是个莽夫,情商智商都在线。 李承乾微微颔首,思索片刻后说道:“定方,你这一路佯装败退,切不可慌乱。要保持军队阵型的完整,且战且退,不时组织小规模的反击,让敌军觉得我们虽败犹战,只是兵力不济才不得不退。” “可沿途故意丢弃一些粮草辎重,制造出我军慌乱逃窜的假象。” “李靖生性谨慎,必定会派人仔细探查,这些破绽足以让他相信你们是真的败退。” “撤退速度不可过快,要把握好分寸,确保将敌军稳稳地引入包围圈。” 苏定方抱拳道:“殿下考虑周全,末将谨遵教诲。只是,末将这一路作为诱饵,必定会遭遇敌军的猛烈攻击,伤亡在所难免。” 这是提前打好预防针,倒不是说苏定方心疼,打仗哪有不死人的,他自己也打过那么多次。 成熟的武将,早就已经学会了漠视生命。 不过本身兵力不多的情况下,若损失稍微多了些,免得殿下后面心中不悦。 李承乾拍了拍苏定方的肩膀,语重心长地说:“定方,我深知此役艰难,你这一路责任重大。但为了能一举击溃李靖,打开通往长安的道路,这是必要的牺牲。” “我会安排在青岩谷中准备好充足的兵力和火器,只要你能将李靖引入,便是大功告成。” “待此役胜利,我必当重赏你和你的将士们。” 苏定方沉声道:““殿下放心,末将愿为殿下赴汤蹈火,在所不辞!哪怕前方荆棘密布,末将也定将李靖引入包围圈,助殿下成就大业!” 李承乾很是满意,思索一番嘱咐道:“此次出征,行军速度亦要把控好。冬日道路积雪,行军艰难,切不可因急于求成而乱了阵脚。” “你这一路佯装主力,要做出气势,却也不能真的陷入苦战。若遇小股敌军,可迅速击溃,以振我军士气;若遇强敌,便按计划佯装败退。” “另外,与青岩谷的联络要保持通畅,一旦有变故,及时传信。” 苏定方认真聆听,点头应道:“殿下所言极是,末将定会谨慎行事。只是这冬日作战,士兵们的保暖亦需格外留意,末将打算在军中多备些暖炉、毛皮,以防士兵冻伤,影响战力。” 李承乾赞许道:“你能想到此节,甚好。士兵乃我军根本,万不可因严寒而减员。还有,若李靖派出斥候打探我军虚实,你可安排些机敏之士,故意泄露些假消息,让他更加深信你们是主力。” 苏定方抱拳领命:“末将明白,定当随机应变。只是若李靖迟迟不上钩,我军该如何应对?” 李承乾沉思片刻,道:“若他按兵不动,你便在洛阳周边制造些声势,攻打几处不重要的关隘,做出一副要截断他补给线的样子。他身为统帅,不可能坐视不理。总之,要想尽办法逼他出兵,引他入我圈套。” 苏定方目光坚定,神色肃穆:“殿下放心,末将定不负所望。” 李承乾望向窗外那片银白世界,目光越过高空,遥望着西北方向。 那是长安所在之处。 —— 大唐本应是盛世清平之景,然而连续不断的战争,却如沉重阴霾,笼罩在百姓头顶,让他们苦不堪言。 这就之前攻打高丽有很大关系。 调集了七十万军,单单是路上所消耗的钱粮,那就是个天文数字。 而在攻打完高丽之后,后续的战果,都到了李承乾的嘴里。 这也导致对于朝廷来说,攻打高丽是个很亏本的买卖。 倒是李世民因为拿了煤炭厂,内库变得丰盈,然国库却有些干瘪。 而这次,调十万兵力攻打洛阳。 说是兵力十万,实则动用的百姓加之在内,人数不会低于三十万。 不是每个地方都能有好的收成。 大唐每年,有些地方风调雨顺,然有些地方却是灾情不断。 长安城郊的小村庄,被大雪严严实实地覆盖着,远远望去,一片白茫茫,死寂沉沉。凛冽的北风呼啸着,如刀子般割着人的脸。天刚蒙蒙亮,张老汉便裹着那件千疮百孔、薄如蝉翼的破袄,佝偻着身子,深一脚浅一脚地迈向自家田地。 他的双手早已被冻得通红肿胀,满是冻疮,指甲缝里塞满了冻得硬邦邦的泥土。每挥动一下锄头,都要费好大的劲,锄头砸在冻得像铁板一样的土地上,发出沉闷的声响。 田地里,麦苗稀稀拉拉,被厚厚的积雪压得抬不起头,在寒风中微微颤抖,一看便知今年收成无望。 “唉,这日子可咋过哟。”张老汉直起腰,望着眼前的田地,长叹一声,白气瞬间在冷空气中消散。 自战争爆发以来,村里的青壮年大多被征去当兵,劳动力锐减,土地也渐渐荒芜。如今又碰上这寒冬,耕种之事更是难上加难。 为了供应前线军需,赋税一涨再涨,家中仅有的一点存粮,恐怕还不够缴纳赋税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