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李承乾还是小瞧了火器的威力,没想到这般迅捷。 “传孤令,”李承乾转身对文忠道:“将捷报誊抄百份,即刻送往政事堂、国子监、东西两市,还有……让长安邸报今日加印特刊,用朱笔大字刊登——‘大唐天兵破逻些,吐蕃归附,雪域平定’!” 文忠刚要退下,李承乾又补充道:“对了,把先前文成公主那封求情信找出来,归档吧。” 语气轻描淡写,仿佛那封曾让前线将领纠结不已的书信,不过是寻常的家信。 在逻些城破的捷报面前,所有的犹豫与权衡都已尘埃落定。 消息如长了翅膀般飞出东宫,次日,长安邸报的特刊就在街头巷尾传开。报童们挥舞着油墨未干的报纸,高声喊着“吐蕃被灭啦!苏将军攻破逻些城啦!” 铜钱的叮当声与欢呼声交织在一起,瞬间点燃了这座不夜城的热情。 东西两市的商户们率先响应,绸缎铺的掌柜命伙计挂出红绸,酒肆的幌子下立刻支起临时灶台,免费向路人分发庆贺的米酒。 。“才几个月啊!开春时还听说吐蕃跟阿拉伯勾结,秋天就被咱们天兵拿下了!” 酒肆里的老茶客捧着报纸,眼睛笑成了缝. “想当年陛下打吐谷浑还费了不少力气,如今有了火器,真是不一样了!” 国子监的书生们更是激动,他们拥在公告栏前,围着捷报高声诵读,甚至有人当场泼墨挥毫,写下“雪域归唐”的诗句。 苏定方将军真乃神将!” 一位年轻书生抚掌赞叹:“三万大军出征,数月而定,这等功绩,足以载入史册!” 旁边的同窗笑着补充:“还要算上咱们太子殿下运筹帷幄,不然哪有这么快的胜仗?” 朱雀大街上,百姓们自发聚集起来,随着报捷的队伍沿街欢呼。 孩子们举着纸糊的火炮模型奔跑,老兵们抚摸着腰间的旧伤疤,眼中泛起泪光。 他们曾在边境与吐蕃苦战,如今终于能扬眉吐气。 西域来的胡商们也加入欢庆的队伍,他们最清楚吐蕃归附意味着什么。 商路将重新畅通,丝绸、瓷器与香料的贸易会更加兴旺,而大唐的威名,将随着这场胜利传遍更远的西域。 夜幕降临时,长安的灯火比往常更加璀璨。 东宫与皇城的宫灯依次亮起,映照著朱雀大街上涌动的人潮。酒楼里传出宴饮的欢歌,寺庙的钟声为胜利祈福,连曲江池畔的画舫都挂满了红灯笼,丝竹之声顺着晚风飘出很远。 谁也没想到,年初还让人忧心的吐蕃之患,竟在短短数月间就被彻底平定。 谁也没想到,大唐的火器竟有如此威力,能让雪域高原的雄主俯首称臣。 李承乾立于东宫的高台上,望着满城灯火与欢呼的人群,嘴角扬起笑意。 他知道,这场胜利不仅仅是攻破一座城池,更是大唐威加四海的宣告。捷报上的文字还带着油墨香,长安的欢腾声浪正越过城墙,向着更辽阔的疆域传播。 属于大唐的盛世,将在兵锋与火光中,写下更辉煌的篇章。 太极偏殿。 暖阁内的地龙烧得正旺,却驱不散李世民眉宇间的复杂神色。 他手中捏着那份从长安邸报上剪下的捷报,“吐蕃归附”四个朱笔大字在昏黄的宫灯下格外醒目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