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“争储?大行令?” “呵。” 刘彻忽然想起一件类似的陈年往事。 当年他的兄长刘荣还是储君时,刘彻的母亲,也就是王娡为了扳倒对方,替自己儿子争储。 暗中指使当初的大行令去向景帝奏请,立刘荣的母亲栗姬为皇后。 此举。 使景帝对栗姬的不满到达了顶点,不久后便废了刘荣,先立了刘彻的母亲为皇后,再立刘彻为储君! 昔日种种,恰如今日之事。 龙榻上。 刘彻冷笑道:“李姬想效仿太后?” 绣衣汉子跪在地上,他知道这句话不是在问自己,刘彻的确没有问他。 皇帝是在自言自语,也是在权衡利弊。 谁也不知他此刻心里在想着什么,唯有时攥时松的右手,方能察觉皇帝内心的摇摆不定。 殿内安静许久。 等刘彻再开口时,没再问李姬,而是问:“大行令也参与了串联?” “并没有。” 这次是在问汉子,他回答的很快:“大行令李息只是做了居中转达。” 皇帝又沉思了片刻,淡淡道:“将你查出来的名单,交给廷尉,让他找找罪证,能处死的处死,不能处死的流放河西。” “记住,是全族!” 绣衣汉子微顿片刻,见没有后文,立刻抱拳:“是!” 想处理大汉数十家豪族,说难也难,说不难也不难,不难的点在于找罪证。 这群人的阶层摆在那儿,如今还有没有贩私盐?有没有偷摸铸币?有没有偷摸冶铁? 以上都没有? 那再查,兼并田亩、欺男霸女、杀人不法,让地方官自查,肯定查不出来,可朝廷派使臣去查。 一查一个准! 想找他们的痛脚,不难,难的是一次性处理的数量太多、太急,一个不慎就会引发骚乱。 但皇帝很有耐心。 面对廷尉的质疑,皇帝说:“慢慢来,不急,反正一年以内,要么他们下狱、流放,要么你!” “朕不急……” 刘据跟他的皇帝老爹一样,都挺急,石子都投进了湖面,涟漪阵阵,却迟迟不见反应。 左等右等。 就在刘据以为自己老爹养的绣衣使者白瞎了时,反应终于姗姗来迟,廷尉接连问罪数名地方官吏! 再然后。 就是标准套路,下狱、抄家、流放或者弃市一条龙服务。 看到这一幕,刘据轻吁一口气,老刘还是那个老刘,果然没有让自己失望…… (本章完)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