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六十五章 北返又西去(二)-《寡人刘玄德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「我希望,有朝一日,高坐朝堂之人,所作文章,无须花团锦簇,只需言之有物。」

    「我希望,有朝一日,士农工商,诸子百家,皆可畅所欲言,不为强权所束缚,缄默不语,道路以目。」

    贾诩笑了笑,低头饮了口手中的热汤。

    读书之人,最初读书之时,谁不曾心怀修齐治平之志。

    只是世道如此,总会让人走到一条本不想走的岔路上。

    有许多本可清廉为官的读书人,何以最后贪奢Yin逸?

    读书人自然有错。

    可这个世道又何尝没错。

    只是刘备接下来的几句言语,却是让贾诩有些遗憾,今日手中的竟然不是酒水。

    刘备最后只是将碗中热汤饮尽,笑道:「正是世道如此,也才需要我这般人。」

    「人心不古,世风日下。故我自幽州来,欲匡正天下。」

    …………

    邺城之事果然如刘备等人所料,随着城中粮尽,城中开始人心起伏,只是被审配以兵马强行镇压了下去。

    只是人心一事,一旦动心起念,便再难收束,更可况事关生死。

    所以这一日城外的刘备军便接到了城上偷偷射下来的书信。

    通敌之人,正是审配的侄子,审荣。

    入夜之时,柬门大开,早已准备多时的青州军立刻杀入城中,不曾费下多少力气便占据了城池。

    城中动荡了一夜。

    天明之时,刘备在袁绍旧居见到了被捆缚而来的审配。

    他轻声笑道:「正南,如今大势已定,君可降乎?」

    审配咒骂不休。

    刘备也不动怒,只是开口问道:「正南何所求?欲随本初于地下不成?君读书不少,难道要寻小义而舍大义?」

    审配打量了一眼刘备身旁的郭图,厉声道:「皆循大义,谁循小义?本初待冀州之人甚厚,事到如今,岂可无一人为本初而死!」

    即便是心思深沉如郭图,也是不由得稍稍转头。

    趋利之人,最见不得人间康慨事。

    刘备点了点头,「正南既有此心,我当将君葬在本初之旁。人若有灵,你们也可泉下相见。」

    随即,他命人将审配带了出去。

    郭图见状有些诧异,心中也无端生出些恐惧。

    审氏一族在冀州也算是高门,审配此人虽然刚直,可即便是素来与他作对的郭图,也不得不承认,此人一身本事着实不差。

    他本以为刘备一定会想方设法收服此人,不想如今竟是半点也不迟疑。

    他的恐惧也是由此而起,如今的青州牧,到底是与当年他初见时的那个幽州年轻人不一样了。

    刘备轻轻扣击着身前的木桉,郭图如何想,如今他已经半点都不在乎。

    要杀郭图,两三刀斧手足矣。

    至于审配,既然所求是那个「我主在北,不可使我南面而死」的豪壮之举,他也乐得成全。

    求仁得仁,各自无憾。

    刘备目光幽幽,望向郭图,轻声笑道:「幽燕之地,豪杰何其多也。」

    郭图诺诺不敢言。

    …………

    其后刘备亲自去了袁绍的墓前祭奠,最后之时,他屏退众人,留下了几壶酒水,在袁绍墓前独坐至黄昏。

    其间低声言语,无人听闻。

    之后数日,刘备都停留在邺城。

    直到收到了几封回信,他这才率着千余人北上,与几位故友相聚于冀州之北。

    此时其余几人都已到来,只有他一人姗姗来迟。
    第(2/3)页